《直通990·居村委的故事》特别策划

分享来自 浦东新区菊园居民区的故事

“疫情以来,若你走进 浦东新区菊园小区居委会,定会看到不大的办公室内,鲜红的党旗下,摆满了行军床。年轻的九零后党总支书记周诗谨、副书记陈玉平带着社工们夜间在此休息。这里无法洗浴,没有炊具。难以想象他们是怎样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 坚守五十多个昼夜,指挥小区的抗‘疫’大战,带领全体居民实现阶段性清零的。”这是来自一位菊园居民区居民的文字记录。

现在, 菊园小区的美好日常已经回归,牢牢守住“无疫社区”,和居民一起继续努力建设幸福家园。今天我们搭建平台,来听听看菊园的故事。

主持人 宇皓

云端对话

展开全文

陆家嘴街道菊园居民区

党总支书记 周诗瑾

陆家嘴街道菊园居民区

党总支副书记 陈玉平

菊园小区业委会委员

骨干志愿者、 楼组长 褚红民

菊园居委会 “不坐班”主任

业委会委员、骨干志愿者 刘亚慧

菊园居委委员、 助老健康管理员

骨干志愿者 余早梅

当好居民区“主心骨”

办公室成了他们的“家”

巾帼志愿者在行动

防疫之初, 6名社工和3名街道下沉干部就以办公室为家,24小时待命。不大的办公室里,白天堆放着各类防疫物资,夜晚则见缝插针摆满了行军床。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 九零后党总支书记 周诗瑾同志带领着大家“坚持到底不放弃”,在2个月多的时间中,没有一人感染,也没有一人临阵脱逃。

社区工作人员

4月是最艰的时光,物资匮乏、运力不足,社会面上的感染人数也居高不下。 周诗瑾说:“要保护好居民、降低感染人数,除了做到服务上门,确保大家足不出户之外, 相应的保供也要跟上。”

她在对辖区内的 独居老人、纯老家庭,以及无法进行网购操作的老年人进行摸排后,想尽办法联系从前的共建单位,为老人们争取挂面、鸡蛋、消毒用品等保供物资,解了燃眉之急。而她自己却时常饥一顿饱一顿, 常常忙得一顿饭都要分作好几次吃。

遇到政府发放保供物资,部分食品需冷藏保鲜。为了能够及时分发,保证食物新鲜,往往需要连夜卸货,可第二天还要组织全员核酸检测,大家 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社区工作人员

由于过度劳累,副书记 陈玉平患上了支气管炎,将近一月未愈。但每次核酸检测前,总能看到她骑着小电驴,风风火火地穿梭在各个采样点,配送物资、现场协调。

党务干部 郭静专门负责帮居民跑腿代配药,隔三差五就开着自己的私家小红车和另一位 社工 王燕一起,穿着防护服、扛着大纸箱,到各家医院排队挂号配药。配药工作不简单,考验的是一份责任心。小区一千多户居民,老人很多, 药的需求五花八门,几乎每次都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扛回整整一大箱的药回来。当天晚上,还需投入大量时间进行梳理核对,再逐一送到居民手中。

由于过于劳累又不能好好休息, 郭静的胆囊炎发作了,虽然疼痛难忍,但她一直咬牙坚持,吃着止痛片、消炎药,继续 坚守岗位,从没打过退堂鼓。

社工 王燕是属地社工,家就在小区内,但由于所处楼栋早期出现阳性病例,她便选择与大家一起 在居委同吃同住,只能每天通过电话、微信关心家人。

社区工作人员

党员社工 顾伟平去年年底刚通过考试加入菊园社工大家庭, 作为队伍中的“劳力担当”,他自觉承担了所有重活脏活。4月的上海已初显闷热,但他却还穿着冬天的带绒运动裤,常常热得满身汗,晚上简单擦洗后,只能缩在自己的小轿车里睡觉。

涉外社工 王心怡是队伍中年纪最小的,99年出生的她,去年刚毕业就选择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经过这次疫情的历练, 她从一个初出茅庐的稚嫩大学生,蜕变成一名多面手,无论是扫楼扫码、配药需求登记还是为居民答疑解惑,每一次任务,都是一次成长。

两位年轻书记“夜谈”后

一同去涉“阳”楼组收垃圾

巾帼志愿者在行动

4月5日,小区发现第一例确诊病例。转运工作在居民的配合下顺利完成,然而直到4月15日,小区每日还在陆续出现新的确诊人员,保安、保洁也接连中招,甚至出现了保洁中只有1人还能正常工作情况, 防疫形势异常严峻。

狡猾的病毒似乎防不胜防,且具有楼内传播的风险,居民的恐慌焦虑情绪日益倍增,对核酸检测出现了抵触情绪, 防疫工作也遭遇了一段“举步维艰”的时期。

深夜,大家都陆续休息了, 两位年轻的书记开始了她们的“夜谈”,分析现状、讨论对策;最关键的,还有 互相打气。人手不足,就自己顶上,没有过不去的坎!

完成了一天的日常工作

晚上就一同去涉“阳”楼组收运垃圾

要居民配合不出家门

便到大门岗和逐个楼栋查看

是否有错拿漏拿的包裹

涉“阳”楼组的保供物资优先配送

确保第一时间送货上门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在两位党组织带头人的感召下,社区先后招募了 220多位志愿者 ,共同参与到此次抗疫战斗中来。他们化身“大白”或协助物资派发,或协同医护人员开展检测核酸,或负责组织居民开展抗原自测、或关心关爱楼内独居老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健康……滴水成河聚沙成塔,正是他们的鼎力相助,才得以在这段特殊的时期也能服务好、守护好小区全体居民。

骨干志愿者褚红民、刘亚慧、余早梅

此外,小区里还不乏 有医护经验的居民志愿者,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从细节上把关,对收运垃圾的保洁工和日常的楼内消杀工作进行指导,既教会了基层工作人员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又能通过落实消杀,有效阻断疫情传播。

常态化防疫阶段

这些事“家门口”就能完成

巾帼志愿者在行动

随着上海进入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阶段,疫情防控也随之向常态化管理转变。

作为最直面居民、最直接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无论是 “战时”状态还是 后续的常态化防疫阶段,菊园居委始终秉持竭力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宗旨,持续做好小区人员进出验码、运行小区核酸采样亭、对零星确诊病例或密接高筛人群进行应急处置,以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沪和入境人员的社区防控措施落实等等。

除此之外,社区内的弱势群体,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居委的特别关心—— 为老年人申请打印离线随申码、恢复“全岗通”服务远程帮办业务等。同时,为了尽快建立社区免疫屏障,最大程度方便60岁及以上老人接种新冠疫苗,街道还组织 开展了多场疫苗接种进社区活动,方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完成接种。

菊园居民区居民(资料图)

为更好满足全小区2800余名居民的核酸采样需求,小区设置了核酸采样亭,除居委工作人员参加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以外,社区还 广泛招募采样志愿者,号召有医务工作经验、具备医学常识的居民参加培训,考取资格证书,加入采样志愿者的队伍。

核采亭于5月30日、31日两天进行了压力测试,并根据测试情况安排了早、晚两个时段为居民提供采样服务。菊园小区常态化核酸采样亭自6月1日运行以来, 每日核酸采样居民接待量在1200人次以上,排队时长 未超过10分钟,适时按照人流情况增减采样窗口,必要时适当延长服务时间,尽可能满足居民当日核酸采样需求,居民体验感普遍反映较好,相对其他社会常态化采样点,更多居民选择在小区核采亭进行核酸采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网名“丹大侠”的一位志愿者在她的朋友圈发文:

我承诺:我是党员我带头!有人说:如果信仰有色彩,那一定是红色;如果奉献有色彩,那一定是医护白。在抗疫斗争中,正是这些鲜艳的“红马甲”们的忙碌身影和无私奉献,是这些可爱的大白们全心全意地守护,才换来了小区各项服务和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大上海保卫战”的最终胜利,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倾情付出。

回望疫情期间,难忘的事情太多了,我最想感谢的还是广大居民。如果要总结经验的话,一方面是我们的 居民特别有爱心,大家关心身边的老人、孩子,让社区有温度。另外就是我们的 日常防疫流程,在不断优化,比如核酸检测,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志愿者和居民互相提醒,大家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让防疫屏障更牢固。

小巷总理说

——陆家嘴街道菊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周诗瑾

实习编辑:陈晗菲

编辑:陈靓靓

责编:宋宇皓、赵路露

监制:范嘉春、杨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