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何为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即私人医生,是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生。在中国,由于家庭医生还未成熟,所以还存在很多以电话咨询为主的顾问式的家庭医生。
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和地区,家庭医生正在逐步成为百姓防病的一线主力,而在郑州,家庭医生的相关落地政策也正在积极研究当中。
为什么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与人口老龄化趋势,慢性病逐渐呈现“井喷”格局。患者若看小病、慢性病动辄就去大医院,不利于改善就医环境、均衡医疗资源。家庭医生以人为中心,面向家庭和社区,为居民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为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家庭医生由谁担任?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原则上采取团队服务形式,主要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师(含助理公卫医师)等组成,并有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今后还将逐步吸收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等加入团队。
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由以下人员承担: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二是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三是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同时还鼓励符合条件的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提供签约服务,并享受同样的收付费政策。未来随着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签约服务队伍。
家庭医生能为我们提供哪些服务?
从家庭医生的人员构成可以发现,家庭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可以涵盖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用药。家庭医生及其团队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还可以为签约居民提供一系列的便利和优惠。
一是就医方面,家庭医生团队按照协议,可以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二是转诊方面,家庭医生团队将拥有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资源,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二级以上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或指定科室会对接家庭医生转诊服务,为转诊患者建立绿色转诊通道。
三是用药方面,对于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可以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减少病人往返开药的频次。对于下转病人,可根据病情和上级医疗机构医嘱按规定开具药物。
四是医保方面,会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例如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等,签约居民在基层就诊会得到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从而增强居民利用签约服务的意愿。
如何监督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
各地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建立以签约对象数量与构成、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满意度等为核心的签约服务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对家庭医生团队展开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医保支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以及团队和个人绩效分配挂钩。
居民也可根据服务情况,自愿选择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续约,或者选择其他家庭医生团队。居民“用脚投票”的机制,可以促进家庭医生团队最大程度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对于家庭医生这种“高档生活方式”,郑州市民怎么看?
关于“家庭医生”,绝大多数受访市民表示,这将为百姓看病就医带来更多便捷。
还有市民认为,家庭医生有望成为我们的健康“守门人”。
不过在丰满的理想中,有些人还是有点担忧现实难免太骨感。比如:家庭医生的费用问题、数量问题,甚至是质量问题。
大家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需要的是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制度的约束和监管。
图文:记者梁艳(部分来自央视新闻、新华社)
郑州“霍金”的故事
评论列表